2008-03-06 南方周末
作者:南方周末記者 蘇永通 郭力 史哲 李小鳴
編者按:
什麼是奧步,什麼是奧援,什麼是返聯,什麼是入聯?不在大陸通行的詞匯,放之台灣大選的語境下,是怎樣的含義?又折射出台灣在民主進程上怎樣的進步和徬徨?本報特遴選相關選舉詞匯,制作此“詞典”,以期有助于讀者在看熱鬧之余,看清門道
割 喉
馬英九(相關)輕車簡從,拋開黨內大佬,將縣市作為選戰“軍區”,全面動員地方諸侯,被認為是反制民進黨的割喉戰。“割喉”顧名思義,殺人快准狠,不擇手段。
民進黨“第一軍師”邱義仁年輕時鑽研國共斗爭和蘇共歷史,在2004年大選中擅打“割喉戰”,還發明新詞“割喉割到斷”。邱義仁以龐大的行政資源,籠絡鄉鎮派系,或以公共建設的補助款或政策,脅迫泛藍的縣市首長,令其無法全力以赴支持本黨候選人。國民黨的鄉鎮陣地幾乎全面崩潰,藍綠分界線,從濁水溪北移到大安溪。
奧 步
閩南語中,“奧”意為“不好”、“差”,“步”是“想法”、“招數”,“奧步”就是違反公平競爭,非正義或者非法的手段,陰招、損招。
距離大選不到20天,馬英九打出選情告急牌,因為民進黨是“執政沒半步,選舉有奧步”。
馬英九的擔心有道理。
除去“3‧19槍擊案”,2006年底高雄市長選舉中,捏造的“走路工事件”讓國民黨候選人黃俊英含恨;1998年,吳敦義敗在偽造的“緋聞錄音帶”上。
這回國民黨列出民進黨可能使用的四類“奧步”:比如大打綠卡牌的“變造法”,制造人身安全攻擊或族群衝突的“悲情牌”,造馬英九、國民黨與大陸關系的“抹紅法”,以及可能制造台海衝突,讓軍人無法投票。
站 台
原本親綠的美女作家兼主持人吳淡如,已確定在“三八節”為馬站台。“總統”候選人會舉行各類造勢活動,知名人士到場為候選人助威,稱為“站台”。
既然能站上台子,其主角當然不是平頭百姓,除了政治明星、社會名流,還有知名主持、演藝明星,能幫助候選人大大拉近和選民的距離。
要是李登輝這等人物出場,影響就更不一般。2004年,李登輝營造“扁李(李登輝)同台”效果,被外界認為是綠營取勝的關鍵因素之一。
奧 援
站台“聲援”重在形式,“奧援”重在內容。“奧援”一詞出自明代《先撥志始》“奧援有靈,朝廷無法”,指暗中支持的力量。選舉中的“奧援”,更多指公開支持,且是有力的靠山。
說陳水扁(相關)“瘋了”,再也不會與其同台的李登輝,是否會成為謝長廷(相關)的“奧援”?他還沒正式表態,但他說,謝長廷如果慘敗,台灣的“民主化”將延緩20年。
能成為“奧援”者,必須有頭有臉,一般具有“深藍”、“深綠”或是知名人士等標簽意義的人物,且擁有一定的社會資源,對選舉能起到實質的援助作用。
2000年大選,中央研究院院長、盧保獎獲得者李遠哲公開挺扁,被認為起到“臨門一腳”的作用。
西瓜效應
“西瓜偎(靠)大邊”,這句閩南俚語形容人們隨大流、見風使舵。
國民黨在“1‧12”立委選舉中大獲全勝,媒體認為“西瓜效應”出現──司法、檢調系統紛紛表態,醫界團體由綠轉藍,“二二八事件”受難家屬逐步認同,以及獨派聯盟成員錢橙山(前台聯秘書長)夫婦公開支持,原本兩邊押寶的企業領袖親迎馬下鄉,等等。
而對手謝長廷則說,國民黨操縱“西瓜效應”。比如受馬英九控告的檢察官侯寬仁請辭,他推測,侯遭受巨大壓力不得不離開,讓大家看到一面倒傾斜力量的恐怖。他對選民說,國民黨一旦一黨獨大,台灣的民主政治將倒退。
鐘擺效應
民進黨贏了2004年大選,國民黨大勝“三合一”,民進黨拿下高雄市長,國民黨掌控“立法會”。──2004年以來,台灣重要選舉中,兩黨勝敗輪番交替。
壁上觀的學者說,選民自覺做出“政治制衡”,避免一黨連勝獨大。這現象就如同鐘擺,擺到左,再擺回右,決不往同一方向連擺兩次,遂稱此為“鐘擺效應”。早在1998年,台北市長選舉之中,新黨的趙少康首以“鐘擺理論”預測陳水扁在2000年勝選。
到了2008年,這個詞跟“西瓜效應”一起,常挂評論員嘴邊和字里行間,更在藍綠的政客心頭碾來碾去:國民黨勝了“立委選舉”,下一次呢?輪到民進黨了?
謝長廷的回應是:不是什麼西瓜還是鐘擺,只相信民主效應。
票 倉
這不是囤積選票的倉庫,在台灣,票源集中且穩固的地方被稱為“票倉”。超過台灣人口1/7的台北縣,被稱為全台第一票倉。
從大的版圖看,以台灣中部濁水溪為界,“北藍南綠”明顯:外省人聚居的北部台北、桃園、新竹和苗慄諸縣市,是泛藍以及國民黨的主要票倉,而以閩南人為主的南部台南、嘉義和高雄諸縣市,是泛綠以及民進黨的主要“票倉”。
前台北市長馬英九很帥很有魅力,常有女粉絲拿著內褲追索簽名。可台灣人也常說,馬英九再有魅力也過不了濁水溪(意指外省人發展不到南部)。“外省人”馬英九還是跨過濁水溪,深入雲林、嘉義、台南,寄宿民宅同吃同住同勞動,以閩南方言“開講”,直搗“綠營票倉”。
拜 票
簡單說,就是候選人在選舉前到處拜訪,請求選民給自己投上一票。
關于選舉,曾有個說法,“如果你輸了,那是因為你見的人還不夠多,握的手還不夠多”。台灣候選人深得此話要領,于是要放下架子,走街串巷,跟老百姓扯家常,跟年輕人講段子,也要不顧衛生嘗街邊小吃,如此才彰顯親民形象,打動百姓內心最柔軟部位。
而花車游街、招待餐會、文宣材料也是重要拜票方式,甚至電話、網絡也能拿來拜票,激烈處候選人當眾下跪,是為“跪票”。
當然,對待特殊選民,或者選情膠著時刻,幹脆直接拿鈔票拜選票。
樁 腳
是指選戰中在基層為選舉人固樁的工作人員。他們的身份或明或暗,但往往勢力大,腰桿子硬,人脈廣、影響力大並且動員力、行動力超強。
樁腳有大有小,按照一定的序列組成“傳銷”般的網絡。國民黨長期統治台灣,其樁腳往往依照傳統上的行政序列──鄉鎮長、村里長、鄰長──參與拉票。現在,大企業老板、黑道大佬也往往成為“樁腳”。
樁腳更經常的還要參與賄選,資金籌措、買票金額的確定、買票的把握等都事前規劃妥當,形同企業經營。
變 盤
選舉各方的支持率、勝負在短時間內急劇變化,就是“變盤”。
台灣選舉史上最大的“變盤”當是2004年“大選”前夜的“3‧19槍案”。撲朔迷離的兩槍,令連戰宋楚瑜民調支持率領先5%的“盤”,在一夜之間,“變”為實際得票率落敗不足1%。
2006年底高雄市長選舉前夜突發“走路工”事件,國民黨候選人黃俊英民調領先5%的“盤”,變為1114票之差落敗于民進黨候選人陳菊。“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井繩”。盡管目前馬英九的民調領先謝長廷,誰知道這個“盤”會不會一“變”再“變”。